从早期互联网的泡沫看区块链的希望

从早期互联网的泡沫看区块链的希望

作者:村头二旧 (加密二锅头)

区块链行业最近监管严格,许多行业内部的朋友开始动摇,许多公司开始“分布式办公”,甚至直接关停业务休养生息。

所有的问题归于一个事情,区块链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的话,或者说不能和实体经济结合的话,这个事业也就不能称之为事业,只是昙花一现,和历史上的郁金香、君子兰等花花草草一样快速凋零,时间的火将它烧成一堆灰烬,埋进历史的尘埃里。

区块链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参与这个行业的人,不管是想挣一把快钱还是想深耕这个行业的人。目前来看,请抛弃所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或者各路媒体所说的加密支付、溯源、科技金融等等,每个课题都需要展开描述的一些东西,如果一个东西,一句话都说不清楚他的用处,暂时就是没有什么用。

比如,黑洞的发现有什么用?暗物质有什么用?再以一个更近的例子,石墨烯材料的突破到底是什么时间?彻底改变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汽车、民生等等领域?可食用材料做的纳米机器人有什么用?现在的用处还不够大,或者说普通民众还不能理解,未来可能会有用。

Civic创始人:BSV将始终被视为比特币的非法分叉:12月12日消息,Civic创始人Vinny Lingham发推表示,BSV将始终被视为比特币的非法分叉,直到“Satoshi”被加密社区断言。即便如此,BSV获得合法性也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而技术在这一点上无关紧要。[2021/12/12 7:34:15]

回归到一直以来拿来和区块链进行对比的互联网。互联网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我在这里赘述,互联网的巨头和独角兽们已经给出了答案,生活的便捷也给出了答案。

我一直在想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此物一出天下反”石头里蹦出来一个孙猴子,或者是盘古开天地的那种传说中的壮举,大事件。

 

不是。

互联网的早期显示出的力量比区块链还小很多。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雏形已经出现,到了60年代,普通计算机的大小相当于一个冰箱,放置于少有人接触的恒温室里,然后穿着制服的专业人士用大多数人都听不懂的语言和计算机进行“交流”,1971年,英特尔公司发布第一款,微处理器,将相对复杂的计算集成到芯片(硅片)上,研发成本高,可是制造成本不高。这一点和医药行业的商业逻辑类似,研发一款特效新药并通过认证是费用极高的,但是一旦投入生产,成本就非常低。

Web3及加密通信协议XMTP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a16z领投,Coinbase Ventures等参投:9月1日,Web3及加密通信协议XMTP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a16z领投,Coinbase Ventures、Not Boring Capial、SK Ventures、Offline Ventures、StarkWare、Anthony Pompliano、Anthony Sassano (The Daily Gwei)、Kain Warwick (Synthetix)、Kayvon Beykpour (Twitter)、Stani Kulechov (Aave)、Robert Leshner (Compound Labs)、Roham Gharegozlou (Dapper Labs)、Ryan Sean Adams (Bankless)、Ryan Selkis (Messari) 等基金与天使投资人参投。

据悉,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充 XMTP 团队规模,并将帮助 XMTP 通过其独立协议和去中心化网络实现加密钱包间的通信。[2021/9/1 22:51:44]

“市场的边界不超过信息能够及时到达的范围”(《伟大的博弈》书中说,这是1792年就出现的古老规律)世界开始慢慢的变化。

就像有了改良蒸汽机、化石燃料的出现伴生了了铁路、汽车等等新鲜事物,微型处理器的出现,伴生出现了计算机以及互联网。

互联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严格来说,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军方使用的阿帕网(ARPA)用于军事链接,后来接入了其他几个高校的计算机,包括UCLA、Stanford、UCSB、犹他州大学等几台电脑。1971年的时候,“互联网”才能接入三四台电脑。到了1980年代,可以接入几千台电脑,主要是在高校、研究所、军方。到了1990年,有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和超文本链接协议(http),网络上所有的电脑可以进行互联,任意两台电脑的信息都可以互相传递。这时候互联网迎来了大发展。

1971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那一年,纳斯达克也刚刚出现。就像币圈的头部交易所一样,或许能有一个活下去变成未来的纳斯达克。那时候的纳斯达克也很弱,当然,除了合规合法。

这个时候似乎互联网的春天就要来了,这伟大的技术发明,让人类的信息传递变得无比平坦,这个东西,将彻底改变整个世界。如果你这么想,也没有错,因为当时的人们都是这么想,区块链的共识即使发展到现在比起在1990年代的互联网,也差了几个数量级。

当时的互联网只有一个用处或者叫做“落地应用”:发电子邮件

1994年亚马逊成立,要在网上卖书,1997年google成立,要做搜索引擎卖广告,同时,阿里巴巴(1999年)、腾讯(2003年)等等逐步成立。

当时的资本市场如何看待互联网呢?

看一下数据,1997年年初,纳斯达克指数到1442点,1198年6月到了2686点,年底的时候到了4572点,2000年3月,峰值来临,到了5132点。这个数字让我们的A股大盘指数,不忍直视。2002年7月跌回到1100点,整体跌去80%的成绩和数字货币2018年年初和年底的也差不多。

请记得,2000之前的互联网的用处还只是“发电子邮件”,很少有落地的应用,而区块链的2017-2018年之前,抛去各种关于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合理推测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能做到的是个人或者组织发行数字货币进行融资和激励。

发电子邮件和发币,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其实是半斤八两差不多的,你或许现在会说,发币是多么的坏,孕育了多少局,相信逻辑,发电子邮件产生的局也不会少。现在说发币没有什么用的,当年媒体的宣传将这种加密货币看作是伟大的创新的也不少,ICO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超越了天使投资、私募股权、超越了IPO、超越了众筹,是如此的顺滑平整,如此的合理和快捷。就像磨得锋利的镰刀。

错的不是ICO这种方式(不用提IEO、STO等等新的旧的概念,本质是一样的,融资做事,或者融资不做事,或者融资做坏事,仅此而已),而是使用ICO的多数人。

2000年左右的时候,一家互联网企业怎么进行IPO?答案是做一份商业计划书,2017、2018年的时候怎么ICO?答案是写一份白皮书。

历史是相似的,未来的路还不一定怎么走,区块链可以做什么?作为价值传递的网络,可以去中心化的确权,似乎更有想象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人还是想不出来。这是正常的。就像互联网的早期能做什么?作为信息传递的网络,将世界的信息打通推平,似乎可以做无数的事情,可是大家想到的只是“发电子邮件”。

时间已经来到了2020年,对于区块链的认知更要回归理性,人也好,行业也好不能活在不切实际的梦幻里,许多的创新走在路上,拥抱监管,接受审查,去尝试去实践,然后受挫,再尝试再实践,最后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快过年了,写篇文章,与诸君共勉。

备注:本文部分数据引用《伟大的博弈》一书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杂谈

SOL28亿美元的非法所得BTC转入巨头交易所 幕后黑色是谁?

本文摘自Chainalysis.com发布的《Chainalysis 2020加密犯罪报告》,翻译由头等仓(First.Vip)提供,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前言:如果一个黑客的钱包里有大量非法所得的加密货币,他接下来要解决的事就是:在不被逮捕的前提下,将加密货币转换为现金。因此,就必然要进行。

ETH联邦储备拨款有猫腻?美国财政部要用区块链技术追踪观察

管理美国政府收入的美国财政部正在测试通过区块链技术跟踪联邦拨款。 据TheBlock报道,美国财政部创新计划经理Craig Fischer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该部门即将完成针对拨款接受者的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证明的概念验证。该系统将对信用证明代币化以跟踪拨款从联邦储备金流向受赠人的全过程。

DAIHardcore | 如何利用IPFS和ENS去中心化一个网站?

金色财经近期推出Hardcore栏目,为读者提供热门项目介绍或者深度解读。 人们发明互联网的目的本是为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播,然而互联网发展的结果却是越来越中心化,比如DNS解析服务集中在几个机构手中,网站越来越集中托管在Google、Amazon、阿里云等少数几个托管服务商手中。互联网怎么摆脱这种处境,是很多密码朋克的目标。

[0:0ms0-0:516ms